一、 语言表达的认识
语言表达是一种能力,一种行为。这种行为与能力是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。有的人善于表达,却弱于思考;有的人善于思考,却弱于表达。有人将善于表达者归类于性格外向,将不善于表达者归于性格外向。这种以性格内外向之分,过于简单,忽略了大脑思维的表现,一般善于言谈者,不善于书面表达,不善于言谈者,而善于书面表达,这是信息组织模式的不同,善于口语表达则语言结构相对简单,善于书写者则语言结构丰富。
因此,语言表达作为行为能力,需要提升改变,就必须进行反复的训练,就如同开车一样,只有让身体的各个官能达到协调一致,表达就会大方自然。这种行为是语言表达的硬件“说的习惯”,表达的信息模式,是语言表达的软件“说的内容”,只有将内外进行协调一致,达到“我所讲的,就是我所想的”就实现了语言表达的统一性。
二、 语言表达的困惑
1、 羞于讲,怯于讲
此类,也就是大多人认为的性格内向之说。只所以羞,是因为一直以来表达少,比如经常面对机器设备,程序代码,没有交流环境,他们的注意力就会转入“内世界”——想的多。之所以怯,是因为身体官能的敏感性,比如讲话不敢看人,人多处讲话身体僵硬,站立讲话不自然,甚至声音发颤,身体发抖等。
2、 言过短,太笼统
谈谈工作,谈谈看法,两三句,工作汇报,说点建议两三句,讲述原因,说不清,即兴表达无内容等。这种表达言短笼统的现象,大多反应都是“我也不知道说啥”,经常让交流和表达,显得“很尴尬”,所谓言为心声,本来表现的机会,却因为几句简单的表达,让他人有了看法,认为你不重视,没有思考,工作不认真,能力不够强等。其实,不是讲话者不认真,不是讲话者能力不突出,只是缺少连续表达的习惯,讲两三句容易,但连续讲两三分钟就困难了。
3、 无节奏,不突出
平铺直叙,是对表达中没有重点,缺少强调,不能吸引人听下去的一种描述。表达是一种“声音”,要让听众听起来“津津有味”,除了“有内容”之外,还必须有“作料”,这个作料就是“声音的起伏”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“抑扬顿挫”,只有做好了节奏,才能引起听众的“共鸣”,才能真正的突出表达的重点。
4、 缺分析,少逻辑
说一个产品好容易,一个“好”字可以概括。但是,为什么说它好,解释就相差较大。听众有时候想听的不仅仅是结果,而需要你的“解释”,也许结果不如人意,但是解释得到认可,听众认为“合情合理”,那么就会去接受你的结果,相反,就算结果是好的,但你的解释不够合理,那么听众也会认为你的结果也不一定正确。这个“解释”就分析与逻辑。
- 西安口才培训市场情况 2017-11-22
- 西安普华演讲口才培训全面更新 2016-08-27